前言
时隔两月,好久不见,回来继续。
说到上篇文章,还要追溯到2022-02-01春节那天发的:【方向盘】使用IDEA的60+个快捷键分享给你,权为了提效(IDEA导航篇),介绍了IDEA导航相关快捷键,熟练使用后可快速定位代码位置,从而提高工作效率。
本文继续,聊聊IDEA在视窗和选择方面的快捷键操作。
所属专栏
【方向盘】-IntelliJ IDEA。
相关下载
- 【本专栏源代码】:https://github.com/yourbatman/FXP-java-ee。
- 【技术专栏源代码大本营】:https://github.com/yourbatman/tech-column-learning。
- 【女娲Knife-Initializr工程】访问地址:http://152.136.106.14:8761。
- 【程序员专用网盘】公益上线啦,注册送1G超小容量,帮你实践做减法:https://wangpan.yourbatman.cn。
- 【Java开发软件包(Mac)】:https://wangpan.yourbatman.cn/s/rEH0 提取码:javakit。
版本约定
- Mac OS 12.3。
- iTerm2 3.4.15(zsh 5.8)。
- IntelliJ IDEA 2021.3.3。
正文
- 视窗(view):内容的载体。
- 选择(selection):操作的目标。
IntelliJ IDEA快捷键
视窗
在图形化界面里,视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方便快捷的调出、隐藏、操作视窗,亦能有助于效率的提升。
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经验,介绍几个常用的视窗快捷操作。
最近打开的文件
文件:包括.java、.class、.properties等一切文件类型。
如果只想看最近编辑过的的文件,那就再按一次该快捷键即可(当然喽,你用鼠标点击勾选上也是可以的):
最近所处的位置
上篇文章 里知道了回到“快速回到上次编辑处”的快捷键是command + shift + delete。这个快捷键就“更厉害”了,它可以显示最近所处的位置(光标路过哪些地方),可以辅助command + shift + delete一起来达到快速定位的目的:
同样的,如果只想查看最近所处的编辑过的位置,再按一次本快捷键即可。
实话说,这个快捷键笔者并不太经常用,因为个人习惯喜欢用前进后退方式,但有时候饶的弯多了还是会用一下的。它对不同人的帮助效果可能是不一样的,因人而异,自行拾取喽。
(偏好)设置
IDEA的设置项基本都在该视窗里 。
这个快捷键不用多说,使用的频率贼高。而且,在Mac操作系统里,软件的(偏好)设置快捷键的都是它,(几乎)没有例外。
打开/隐藏Project视窗
要说IDEA里哪个视窗最常用,除了编辑窗口外,那绝对就是Project视窗了。
由于“屏幕”显示面积有限,我们经常需要隐藏/打开此视窗,该动作很明显属于高频动作,所以特别适合用有个快捷键来“代替”,提高开发效率。
至于其它视窗(如Maven视窗、Run视窗、Debug视窗),都有(或者可以有)对应的快捷键。根据自己习惯需要,各取所需。
显示/隐藏所有非编辑器窗口
首先得来个名词解释:什么叫编辑窗口?看图就明白了:
编辑器窗口是每个IDE最重要的窗口,查看内容、编辑等都在其中,其它视窗一般都只是辅助具有“暂时性”。
那么如上图所示,当打开的视窗比较多了,已严重干扰到编辑器窗口的“显示面积”时,怎么办?
- 忍。不乏少数,编辑器视窗一行只能显示几十个字符了、共只能显示十几行了,依旧能继续干。
- 逐个关闭。这才是常规思维,把不需要的关掉,释放区域给编辑器视窗。
- 一键隐藏所有非编辑器窗口。当目标非常明确时,使用此快捷键可快速达到目的。
实话说,该快捷键笔者用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,因为不受干扰的沉浸式编程效率貌似确实高不不少,不信你也可以试试。
聚焦到/返回到编辑器
当你习惯了用键盘操作时,该快捷键可让焦点回到编辑器里。比如正在Project视窗里查看项目时,就可以使用此快捷键(将光标、焦点)快速回到编辑区域喽。
Tips:esc是让焦点回到编辑器,语义别和command + shift + delete混淆。
选择
修改名称、批量修改、列编辑、选中查找的项...,这都是开发过程中的非常常见的“需求”嘛。下面一起来看一下
按行选择
以焦点/光标位置为起点,向上/下逐行选中。它的特点是:没有“感知”能力,不会有跳跃性,老老实实的按照行逐行选中。
说明:左右逐字选中,使用的是shift+←/→。
按模块选择
相较于按行选择,它显得更“智能”:能读懂上下文,感知到什么叫模块,然后可以一个模块的快速选中,不管多长都可一步到位,十分高效。
显然,这里需要补充一个小知识点,这里指的模块有哪些:
- 一条语句,如:instances.add(instance)。
- 一个代码块:if(xxx) {xxx} 或者 try{xxx} catch(){xxx}等。
- 一个方法:private void fun(){ xxx }。
- ...
这种感知选择的规则还蛮有意思:即保证了模块的层级性,又尽快的选中模块,好像能懂你一样,这也是强类型语言的魔力?
Tips:这里上下箭头不是存粹的代表方向,而代表了增/减量。比如,当没有选择任何模块时,按option + ↓是无效的,即使下面还有代码块也不会向下选中。
查找上/下一个
该快捷键的底层是common + f,只不过它无调起查找窗口,使用起来更为便捷。毕竟文件内查找是非常常用的功能,所以IDEA提供了此便捷操作。而功能上,匹配的方式,完全由最近一次的common + f来决定。
比如上图中,笔者将common + f功能限制为大小写敏感:
再次按command + g会发现getKey中的Key就不再会被选中了。
笔者使用该快捷键的频率很高,因为它比呼起查找窗口来得更方便快捷,而且能满足我大部分时候的查找要求,毕竟大部分情况下咱都是精确查找嘛。
重复选择
重复选择下一个,重复选择所有。这个功能在批操作时超级超级超级好用~
和上面的功能区别:上面永远只会选中一个,而这里会选中多个,能进行批量编辑。
说明:该匹配规则为:文本全部匹配,和common + f无关。
三个光标,代表可以批量编辑喽。
control + g会以第一个文本为基础,继续选择下一个同名的文本(control + shift + g是取消选择),如上图所示,可以非常方便的批量修改,即使它们不在同一列、处在不同地方、不都是代码(有注释),可大大提高操作的效率。
同时,因为进入了“多光标”模式,也可以“批量移动光标”,再做你喜欢的操作。比较常见的operation有:在对应行的所有行头/尾加/减内容。
tips:请注意此功能和rename这种功能的定位区别,切忌混淆使用而导致写bug啦。
该功能有个典型的应用场景,举个例子,有如下一串内容:
为了节约篇幅,这里只例举10个数字,实际可能很长。
10|
7|
68|
13|
18|
121|
25|
100056|
32|
100|
- 1.
- 2.
- 3.
- 4.
- 5.
- 6.
- 7.
- 8.
- 9.
- 10.
要求将上面纵向排列的数字内容,改为:
- 横向排列。
- 数字之间改为使用逗号分隔(本来是使用|的嘛)。
对于这个case,有了这个快捷键就变得相当容易了,操作步骤如下:
1.选中一个|符号。
2.按control + command + g选中全部|符号,就像这样:
3.输入,替换掉|。
4.使用快捷键回到(所有行)行首,按delete键,将列变为行。大功告成:
10,7,68,13,18,121,25,100056,32,100,
- 1.
一般来讲:对于上面这种简单文本的编辑笔者会使用sublime text,恰巧此功能快捷键同IDEA。看来,很多主流IDE的快捷键都是遵循“规范”的,开发者切换起来也够方便。
最后想强调一点:此快捷键虽好,请务必注意使用哦。此项操作属于纯文本操作,需特别注意选中编辑的范围,避免误伤。
特别在使用control + command + g全选时,一定要检查清楚喽(很长的单词误伤概率较小,短单词要更加注意)。
切换到列模式
列编辑模式,特殊场景特殊用处。
QQ7cB">使用该快捷键进入列模式后,界面不会有任何变化。那如何知道当前处在列模式or not呢?看右下角:
若多出了它,就说明编辑窗口当前处在列模式下,拖动鼠标/方向键就是按列编辑。
注意:按esc是无法退出列模式的,退出方式是:再按一次commond + shift + 8一般来讲列模式只需要在某些瞬间开启就行,不需要长期存在。所以IDEA提供了一种快捷方式:按住option键,然后竖向拖动光标,即可达到同样的列编辑的效果,优点比较明显:随用随走。
列编辑模式笔者使用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,比如一个非常非常典型的应用场景:批量修改访问修饰符:
该怎么快速完成所有属性访问修饰符protected -> private的修改,这里就不做说明了。留作作业,自己动手尝试一下?
总结
本文继续介绍了IDEA 视图和选择相关的快捷键,希望在文本编辑、代码编辑的道路上能够帮助到你来提高开发效率。
还是补上那句话:快捷键没有任何技巧性,练就完了!